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术论文
您的位置:首页学术论文
中柬经贸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更新时间:2008-07-19 14:42:48        作者:卢光盛 陈松涛

1958年中柬两国正式建交,经贸合作成为双边关系中的重要内容。1993年柬埔寨恢复和平后,两国经贸关系获得了新的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且卓有成效,主要表现在双边贸易、中国对柬投资、工程承包、对柬援助、劳务输出、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近年来两国间关系的不断发展、中柬双方一系列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及柬埔寨投资环境的改善等因素,都保障并促进了中柬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柬埔寨重要的投资来源国及贸易合作伙伴,柬埔寨也已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一块热土。虽然中柬经贸关系面临良好的机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近年来中柬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脉络

1993年柬埔寨恢复和平后,经济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柬两国签订了一系列经济、贸易、旅游和技术合作协议,双边互利合作关系不断发展。1996年7月,两国政府签署了《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2000年11月双方签署了《中柬关于成立经济贸易合作委员会协定》。1999年2月洪森首相访华,同中国签署了《中柬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国政府向柬政府提供优惠贷款框架协议》。

2000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柬埔寨,两国签署《中柬关于双边合作的联合声明》、《中柬关于成立经济贸易合作委员会协定》以及《中柬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等三个文件,并成立了中柬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委员会,为21世纪中柬经贸合作铺垫了基础。

2002年11月,朱镕基总理访柬,与洪森首相举行会谈,提出了包括加强经贸领域的互利合作在内的增强中柬合作的四条建议,明确提出两国将在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前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此外中国还明确表示将继续向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附带任何条件,中国政府免除了柬埔寨对华的所有到期债务[①]

2004年吴仪副总理访问柬埔寨以及洪森首相访华,双方前所未有地签署了25个合作文件,如《中国红十字会与柬红十字会合作与互助协议》、《中柬教育、青年和体育部体育合作协议》、《中柬关于旅游规划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 把两国的经贸合作推上一个崭新的时代。

2006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柬埔寨,双方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还签署了《中柬关于大湄公河次区域信息高速公路项目柬埔寨段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两国间密切的政治关系,成为推动经贸等领域进一步合作的基础。

2008年将是中柬建交50周年,柬埔寨将成为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国。2007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会见柬埔寨首相洪森时表示,希望双方能以此为契机,密切交流与合作,推动中柬全面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

到目前为止,中柬经贸合作的主要机制有三个:(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为中柬经贸合作提供了基础和框架。近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向柬埔寨、老挝、缅甸三国提供了数百种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零关税待遇,其中就包括柬埔寨的297种产品。迄今为止,中国已给柬埔寨提供了633种产品进口关税优惠待遇,其中包括了中国需从柬埔寨大量进口的农、林、渔、牧、矿等产品。(2)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reat Mekong Subregion Cooperation,GMS)是中柬经贸合作的另一个重要机制。在GMS机制下,中国特别向柬埔寨供了部分优惠贷款和无偿援助,并为缅甸、老挝、柬埔寨三国提供最优惠的关税政策。(3)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为中柬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柬埔寨通过这个平台,向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投资者宣传本国的投资政策和投资机遇,包括工商农贸、旅游、房地产、能源、港口等项目的推介,多个中柬大型合作项目就是在博览会上达成的。2004年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成功举办以来,洪森首相连续四届率团参加。与会期间,洪森首相多次表示,中国经济繁荣给柬埔寨带来的是好处,而不是威胁,柬将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更大好处。

二、中柬开展经贸合作的总体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1. 政局趋于稳定。柬埔寨经历了长期战乱,直到 1993年才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实现了和平,并开始经济重建。1998年新政府成立后,柬埔寨在经济体制上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推行经济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发展战略上,政府把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作为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才培训作为优先发展领域。柬埔寨政府在实行洪森提出的稳定局势、重建经济、融入国际社会的“三角战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在其中的两个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国内的和平与稳定得到了巩固,全国治安也趋于良好。政府的努力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投资环境,国民和投资者的信心都得到了较大恢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过渡阶段进入了稳定增长的新阶段。目前,柬埔寨人民党掌控了国家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人才等资源。2006年2月政府修改新宪法,规定“国会议员投票50%+1获通过,即可组建新政府”。新宪法的通过为柬埔寨2008年的大选提供了重要的司法保障。洪森首相认为,“由于50%+1的缘故,柬埔寨不可能再出现2003年那样的政治僵局”。

2. 宏观经济稳定发展。柬埔寨政府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据官方统计,近10年来,柬埔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至2006年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1%。据预测,柬埔寨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为8%。2003及2004两年间,政府采取按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整合财政资源的战略,使财政支出预算能够重点分配到经济、社会优先发展部门,并减少国防支出。由于2006年柬埔寨银行业提供的5亿美元贷款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2007年9月,洪森首相宣布启动证券市场筹建计划,力争2009年完成。为此,柬埔寨政府还积极推行财政改革,制定了《2001至2010财政发展计划》和《2006至2015财政发展战略》,为成立证券市场创造条件。2007年10月,柬埔寨国会以78比2高票通过了《破产法》草案,详细规定了审理破产案件的法律程序,此法案的通过为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也为政府兑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和成立证券市场奠定基础。2007年10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访问柬埔寨时表示,“柬埔寨的经济发展已经走上正确的轨道,金融运行态势也良好”。[②]

3. 柬埔寨制定了优惠的投资政策。柬埔寨政府为吸引外资,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柬国没有制订专门的外商投资法,其吸收外资的法规政策主要体现在《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规和文件中。1994年8月,柬埔寨国会通过《投资法》草案,被称为当时“亚洲最优惠的投资法”。该投资法案于1997年、1999年和2003年三度修改,依然堪称世界上最优惠的投资法案之一。总之,除了不能直接拥有土地外,柬埔寨几乎所有领域都向外资敞开了大门。此外,可以想见的是,随着柬埔寨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到柬投资兴业。

4. 优惠的关税政策。柬埔寨于2003年9月在坎昆召开的世贸组织第5次部长级会议上被接纳为世贸组织成员,由于柬国内的问题,直到2005年才完成入世的法律程序。柬埔寨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与中国产品相比,其产品得到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的普惠制优待(GSP),其中绝大多数产品进入欧美国家免征关税。此外,东盟国家、日本、加拿大等国均为柬埔寨产品提供进口关税优惠待遇。1995年柬埔寨加入东盟,根据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安排,柬埔寨出口到东盟其他国家的商品关税,将在2010年以前降到5%,至2018年以前全部取消。对中国企业而言,柬埔寨国内1千多万人口的市场并不诱人,除了欧美、日本发达国家外,同时还是5.5亿人口的大东盟市场的一部分,背后的国际市场非常广阔。中国产品可借助柬埔寨这一平台分享广阔的国际市场,这也成为部分中国企业投资柬埔寨的一个原因。

三、中柬贸易与投资合作

(一)贸易

自1992年以来,中柬双边贸易额持续高速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1992-2006年的14年间,双边贸易额从1295万美元增至7.3 亿美元,增长了56倍。2005年双边贸易额5.63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其中中国对柬出口5.36亿美元,圆满完成两国领导人提出的2005年双边贸易额达5亿美元的目标。中国成为柬埔寨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和中国香港。2006年增幅更快,达到7.3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

在商品品种方面,2000年以前,中国对柬出口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钢材、服装及衣着附件、通断及保护电路装置、家用陶瓷器皿、医药品、钢坏及粗锻件、鞋类等;中国从柬进口商品主要有天然橡胶、原木、锯材、胶合板等。近年来,中国出口到柬埔寨的主要商品为电器、纺织品、服装、鞋类、机电产品、摩托车、五金和建材等,主要从柬埔寨进口橡胶、木材制品、家具和水产品等。中国产品,如机电、家电、建材、食品、日用五金、文具和体育用品等在柬国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中国商品的质量、性能和价格优势已逐渐被柬埔寨民众了解和接受,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双边贸易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表1:2000-2006年中柬进出口贸易统计                         (单位:万美元;%)

年份

金额

双边贸易增长率

对柬出口

增长率

从柬进口

增长率

2000

22400

39.9

16400

57.2

5949

6.6

2001

24000

7.1

20600

25.6

3500

-41.2

2002

27650

15.2

25200

22.3

2450

-29.5

2003

32000

15.7

29000

17.1

2600

5.9

2004

48243

50.8

45250

56.0

2993

15.1

2005

56300

16.8

53600

18.5

2700

-8.8

2006

73300

30.2

69800

30.0

3500

29.6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统计资料整理。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中柬贸易的两个特点:

第一、2000年以来,中柬双边贸易一直呈持续增长态势,且增幅较大。2000年双边贸易额2.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9%。2004年的贸易额比2000年翻了一番,达到4.82已美元,增长幅度更是超过50%。2006年额达到7.33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30%,比2000年增长了3.27倍,年均增幅达到25%。

第二、中柬贸易处于失衡状态。几年来,在中柬贸易往来中,中国方面始终处于顺差地位,而柬埔寨则处于逆差地位,并且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中国对柬出口逐年增加,但是从柬埔寨进口数额的增幅不大,甚至有负增长,如2001年、2002年持续负增长,2005年又比2004年有所下跌。2002年,中国从柬进口数额只占对柬出口数额的8.9%,2003年为8.1%,2004年6.2%,2005、2006年均为4.8%。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柬埔寨经济落后、基础薄弱,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距甚远,合作的起点较低,商品互补性不强。中国出口到柬埔寨的商品种类繁多,也都是柬国市场所需要的,而中国从柬埔寨进口的商品主要是农产品、水产品和原材料,都属于初级产品,因而贸易优势在中国一方。从长远来说,长期的贸易失衡对于两国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利,而且这一状况在短期内难以发生改变。

要实现两国间贸易的平衡发展,关键在于提高柬埔寨的总体经济水平和产业升级。中国方面,应继续维持为柬提供的特殊优惠关税待遇,利用柬的土地等资源和中国的资金、技术设备优势,双方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化经营,以促进更多的柬埔寨产品销往中国市场,开发水产品、农产品、橡胶和其他经济作物、油气和矿产品作为出口商品的潜力,可实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改变柬对中国出口产品短缺的窘况,促进双边贸易的平衡发展。柬埔寨政府也已确定了产业发展导向,即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型、进口替代型等行业。中柬双方同意积极开拓双边贸易的新途径, 扩大出口和增加进口双管齐下,推动双边贸易持续增长,努力实现2010年两国贸易额达到10亿美元的目标。

(二)投资

1996年7月,中柬两国政府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中国企业开始到柬埔寨投资。近年来,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对柬投资发展迅速。据统计,1994-2004年中国对柬投资项目协议金额6.28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协议金额4.81亿美元,投资净额7688万美元。1994 -2005年,中国在柬设立企业230家,涉及服装、电力、矿产、酒店、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建材、商场等领域。2003年至2005年,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在柬埔寨的最大投资国。2004年,柬埔寨批准的外国投资总额为2.17亿美元,中国投资8900万美元,远远超过位居第二的马来西亚2300万美元的投资额度。2006年中国在柬埔寨投资项目31个,协议投资总额7.17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54%。据柬埔寨《华商日报》2007年10月统计,在柬埔寨注册的中资公司(包括独资与合资)达3016家,中国已成为投资柬埔寨金额最多的国家之一,累计落实投资额15.8亿美元,其次是韩(国)资公司1162家,新(加坡)资公司1036家,马(来西亚)资公司918家,泰(国)资公司约800家。

中国在柬埔寨的投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根据柬政府的要求,双边经贸合作主要在道路交通、水利水电、信息通讯等行业。中国国营企业在柬埔寨主要承建了水电站、开采矿石、路桥建设、开采石油等大型项目,而私营企业则主要投资于制衣加工业、光纤铺设和电子信息业、农林渔业、商贸进出口业、运输、旅游和餐饮服务业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许多柬中经贸投资合作协议是在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洽谈签署的,如中柬企业合作开发的柬埔寨西哈努克经济特区项目,该项目位于西哈努克市,规划占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总投资额约30亿元人民币,预计2008年建成。届时将有纺织、机械、五金和高科技企业陆续落户此间,为加速柬埔寨经济发展和深化柬中经贸合作发挥重要作用。总的来看,中国企业技术先进,投资项目集中在柬埔寨的重点发展领域,适应了柬埔寨社会和人民需要,仅制衣工厂就给柬埔寨带来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2007年柬埔寨阳光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设立了阳光中国工业园经济特区,是柬国目前最大的工业特区。在柬埔寨阳光中国工业园区投资,不仅可以享受到低成本的优势,还可以享受到很多优惠措施,除为厂商提供全程辅导外,最主要的还在于可以享受优惠的税务政策:园区免征产品出口税;特区内产品一律免进口税,在区内验关;在特区注册的企业可免除9年的营利税,期满后还可申请减半优惠。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这一平台,依靠自身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在柬埔寨投资办厂,将产品打入东盟及欧美大市场,不仅能带动柬埔寨经济发展,同时企业也能获得更丰厚的利润。

四、中柬在工程承包方面的合作

中国企业在开拓柬埔寨承包工程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国承包企业于1997年前后开始涉足柬埔寨的国际招标、投标工程市场。近年来,承包工程业务成为中国企业在柬开展经贸合作效果较好的领域,据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经商处业务统计,至2003年底,中国在柬通过竞标共获得亚洲银行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14个,累计合同金额近1亿美元,中方企业在柬承包工程有效地带动了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原材料和劳务等的出口。2005年,中柬签署承包工程合同额3.6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23亿美元。2006年,双方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6.36亿美元。2006年2月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的甘寨水电站BOT项目,投资共计2.8亿美元,成为迄今规模最大的中柬合作项目。截止2006年8月,中国企业在柬埔寨累计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达8.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4亿美元。目前,中资公司在柬承包工程市场中已基本站稳了脚跟,发展势头良好。

2006年柬埔寨确定了六个重点发展领域,即农业、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及电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外来加工业、旅游及相关产业、人力资源发展等,希望中国企业在这六个领域加强与柬埔寨的投资和合作。可以预见,中国企业在柬埔寨的工程承包市场将大有可为。近年来,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对能源及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次区域电力合作已作为最重要的项目被列入各种国际合作机制以及相关国家的区域合作计划之中。柬埔寨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有超过1万MW的发电水利资源,较易开发价值的约5千MW,但是柬埔寨在水力发电方面的开发微不足道,导致全国电力紧缺。柬埔寨王国政府目前将电力作为本国优先发展的项目,努力在不影响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电力,积极吸引投资,以增加电力生产。在柬埔寨申请建水电站的有关法律相对宽松,如由投资者自行设计施工、不限定投资额、不指定使用机组等有利条件,只要不危害到环保和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即可。这给中国企业在柬埔寨承包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电力合作是中柬合作的一大领域。目前中方已获柬政府批准但尚未运作的水力发电总功率达到730MW,分别是中国电力技术进出口公司开发的基里隆3号水电站,发电功率为13MW;中国云南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的菩萨省阿代河水电站,发电功率为110MW。其他列在可开发项目的分别是:马德望2号水电站,36 MW;马德望1号水电站,24 MW;雷西占中水电站,125 MW;雷西占上水电站,32 MW;国公省大戴河水电站,80 MW;桔井省森波两水电站,分别3300MW和467MW;拉达那基里省细珊2号水电站,207 MW。2006年11月,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期间,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与柬埔寨工业、矿产和能源部正式签订了“南方电网公司开展柬埔寨王国松博(SAMBOR)和柴阿润(STUNGCHEAYARENG)两个水电项目可行性研究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与柬埔寨的电力合作正式启动,两国电力合作迈出了可喜和实质性的重要一步。

五、中柬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柬方因素

尽管柬埔寨政府近年来为吸引外来投资,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也确实取得了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包括:

1. 投资环境有待改善。首先,法制不健全,投资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柬埔寨尚未颁布《公司法》等商业运营的根本法律,也没有设立解决商业纠纷、案件的专门机构或法庭,“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钱大于法”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执法力度,外资企业在当地的利益多数情况下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保护,导致市场、经营秩序比较混乱,影响到投资环境的稳定。其次,柬埔寨政府行政效能差,工作效率低,审批程序复杂,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这导致了中国企业部分项目的开展是通过私人渠道联系建立的,相关手续委托当地官员代为办理,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导致风险大。少数官员和个人可能为了私利,尽管知道一些项目有悖于政府规定,但在利益驱使下还是会想方设法去办,甚至造假,一旦政府追查下来,投资者只落得人财两空。政策连续性差,尤其是关于土地使用的规定不明确、不确定,导致土地纠纷严重。柬埔寨政府的贪污腐败问题,是该国的一个顽疾。最后,柬埔寨国内人力资源素质较低、经济建设方面的人才少,也缺乏熟练工人。柬埔寨社会还普遍存在对外资的片面认识,对“外国资本家”有较大的抵触情绪,工会组织繁多,罢工、示威等活动十分频繁,时常威胁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人身、财产安全。

2. 基础设施依然落后。电力、供水、道路交通等方面仍然处于落后状态,难以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由于水、电供应成本较高、交通不便,企业在基础设施方面的额外支出增加了运营成本,尤其是农业开发、工业产业、水利建设、道路交通、电力供应和信息技术等发展缓慢。以柬埔寨的电力为例,全国的输电网只限于城市内部,没有横跨各省市的输电系统,而且各电站之间道路不通。电力供应不足、不平衡,导致柬国的电费比邻国高出数倍,也造成各行各业的运作成本高昂,直接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和产品的竞争力。在柬埔寨投资水电站,存在成本过高的风险,除了投资基础设施和机组外,还要自己铺设输电缆线。近年来有许多国外公司到柬埔寨寻求建设水电站,但经过考察后都不了了之。到目前为止,水电开发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其中就包括修路成本高、输电线路长等可能导致投资成本过高的因素。

3. 柬埔寨工业门类单一,基础极为薄弱。从2000-2004年的情况来看,柬埔寨经济增长主要来自旅游业和服装出口,制衣业是最主要的吸收劳动力的工业部门。2006年经济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但由于经济增长仍主要依赖于制衣业、纺织加工业和旅游业的拉动。柬埔寨较为单一的经济结构状况,既是投资的不利条件,同时又是外企、外资进入柬埔寨市场的良好契机。

(二)中方因素

中国企业在柬埔寨的投资经营活动也凸现出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给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1. 对柬埔寨国情了解不足,在开展投资和贸易时不能入乡随俗,缺乏对柬埔寨市场的可行性分析,投资比较盲目,或者只是简单照搬本企业文化和在国内的市场营销经验。

2. 中国的同类产品在柬埔寨市场上竞相压价,恶性竞争,有的企业甚至将假冒伪劣产品出口到柬国市场,某些产品的质量、售后服务差,企业和商品的可信度低。部分中国商人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只注重短期利润而无视长期利益。

3. 部分中国企业和商人通过不正常的渠道,尤其是利用与当地官员的私人关系争取投资项目,被指责应为该国的腐败问题承担一定的责任。

4. 部分中国企业和商人不遵守柬埔寨的法规,钻法律漏洞,如在房地产投资中违法占地。2007年柬埔寨政府大规模拆除中国商人投资的龙城庄园,洪森首相更是亲自操刀整顿违法占地现象,给中国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总的来看,中柬经贸关系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宏观环境,中国企业可以抓住柬埔寨现在基础设施落后的有利时机,注意发挥企业自身的产业优势,积极开拓市场,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开展合作项目。中柬两国有必要加强在经贸合作中的协调和沟通,促进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The Sino-Cambodia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Lu Guangsheng & Chen Songtao

Abstract: China and Cambodia have a very favorable communication history as well as close cooperation relations in economic and trade field. Firstly,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history and mechanism of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ambodia in recent years. Seconda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mprovements achieved in four aspects in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part of the paper,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ooperation in trade,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project contract between China and Cambodia respectively. Finally, it makes an analysis of some existing problems in Sino-Cambodian relations i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①] 根据《金边邮报》2002年10月对政府财务进行的一项分析,估计柬埔寨欠下中国的债务约为两亿一千万美元。“浅议我国免除柬埔寨所有到期债务”, http://bbs.neteasy.cn/index.php.[N]

[②] 新华网金边2007年10月24日电。[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