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安全形式与中国对策”研讨会综述
2010年12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安全外交室主办的“周边安全形式与中国对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到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二十人,就安全外交室的《地区安全变革和中国的战略应对》评估报告、中国周边安全形势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亚太所李向阳所长在致辞中表示,2010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进一步复杂化,出现了海上安全争端、朝鲜半岛问题激化以及中日领海争端,随着美国重返亚洲以及日本进行国家重新定位,未来中国将面临一个更加不确定的周边环境。李所长表示,明年将继续加强对周边安全环境的评估。
安全外交室主任张洁副研究员主持会议。张洁首先介绍了周边安全评估报告的起因、研究过程以及报告的结构和内容,随后朴键一研究员就朝鲜半岛问题作了介绍,他认为解决朝鲜半岛问题要回到六方会谈框架,朱凤岚副研究员就东海问题的历史渊源以及中日在钓鱼岛上的立场作了阐述,钟飞腾博士宣读了曹筱阳博士承担的“美国重返亚洲”分报告,并对后危机时代中国周边战略形势的特点以及趋势作了归纳,杨丹志博士分别介绍了朝鲜半岛局势如何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以及亚太地区多边合作机制,李志斐博士对钓鱼岛争端的国际效应以及湄公河水域争端等进行了阐述,杨晓萍博士对巴基斯坦水灾引发的安全效应进行了讲解,吴兆礼博士介绍了印度的东向战略以及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随后,所内外专家学者针对报告以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进行了讨论。亚太所李文副所长在发言中指出,近些年来中国人的主权观念更加明确了,这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了较复杂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今年形势恶化也给出了警世,中国可在增强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加强与周边的相互依赖。《亚太研究》编辑部主任周方银副研究员认为,研究中国外交要明确谁说的话真正代表中国政府,并以历史上的朝贡体制为例说明了怀柔政策的局限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小明教授认为,分析中国周边环境难度很大,对形势做出判断要谨慎。《南亚研究》主编叶海林认为,中国利益扩大之后自然会变更周边环境,但中国人自己对此准备不足,而且周边环境的恶化并不在新问题上,多数是一些传统问题,今后如何在周边国家消除“强国必霸”的担忧是个重大挑战。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孙学峰副教授认为,报告很及时很有必要,今后中国的对外战略必须更加周边,由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诸多逻辑并不适合用来分析大国对小国的关系模式,在东亚地区有必要创造新的理论模式。亚太所经济室副研究员高程认为,中国应该对不同的安全挑战进行排序,搞清楚多种因素的层次性,她强调在国际关系中还没有现成的理论模式可以用来分析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需要弄清楚中国、美国、周边是一个怎样的博弈格局。
最后,亚太所韩锋副所长总结了讨论会。首先,他对与会者表示感谢,今后需系统加强媒体与学界的沟通。其次,他认为安全外交室对周边安全的评估有必要也有创意,有助于增强亚太国际关系这一重点学科的建设。韩峰副所长建议,今后在研究周边关系时,须重视恐华与反华、战略与战术、不了解与故意以及国家活动与国家政策的区别。
2010年12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安全外交室主办的“周边安全形式与中国对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到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二十人,就安全外交室的《地区安全变革和中国的战略应对》评估报告、中国周边安全形势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亚太所李向阳所长在致辞中表示,2010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进一步复杂化,出现了海上安全争端、朝鲜半岛问题激化以及中日领海争端,随着美国重返亚洲以及日本进行国家重新定位,未来中国将面临一个更加不确定的周边环境。李所长表示,明年将继续加强对周边安全环境的评估。
安全外交室主任张洁副研究员主持会议。张洁首先介绍了周边安全评估报告的起因、研究过程以及报告的结构和内容,随后朴键一研究员就朝鲜半岛问题作了介绍,他认为解决朝鲜半岛问题要回到六方会谈框架,朱凤岚副研究员就东海问题的历史渊源以及中日在钓鱼岛上的立场作了阐述,钟飞腾博士宣读了曹筱阳博士承担的“美国重返亚洲”分报告,并对后危机时代中国周边战略形势的特点以及趋势作了归纳,杨丹志博士分别介绍了朝鲜半岛局势如何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以及亚太地区多边合作机制,李志斐博士对钓鱼岛争端的国际效应以及湄公河水域争端等进行了阐述,杨晓萍博士对巴基斯坦水灾引发的安全效应进行了讲解,吴兆礼博士介绍了印度的东向战略以及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随后,所内外专家学者针对报告以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进行了讨论。亚太所李文副所长在发言中指出,近些年来中国人的主权观念更加明确了,这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了较复杂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今年形势恶化也给出了警世,中国可在增强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加强与周边的相互依赖。《亚太研究》编辑部主任周方银副研究员认为,研究中国外交要明确谁说的话真正代表中国政府,并以历史上的朝贡体制为例说明了怀柔政策的局限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小明教授认为,分析中国周边环境难度很大,对形势做出判断要谨慎。《南亚研究》主编叶海林认为,中国利益扩大之后自然会变更周边环境,但中国人自己对此准备不足,而且周边环境的恶化并不在新问题上,多数是一些传统问题,今后如何在周边国家消除“强国必霸”的担忧是个重大挑战。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孙学峰副教授认为,报告很及时很有必要,今后中国的对外战略必须更加周边,由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诸多逻辑并不适合用来分析大国对小国的关系模式,在东亚地区有必要创造新的理论模式。亚太所经济室副研究员高程认为,中国应该对不同的安全挑战进行排序,搞清楚多种因素的层次性,她强调在国际关系中还没有现成的理论模式可以用来分析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需要弄清楚中国、美国、周边是一个怎样的博弈格局。
最后,亚太所韩锋副所长总结了讨论会。首先,他对与会者表示感谢,今后需系统加强媒体与学界的沟通。其次,他认为安全外交室对周边安全的评估有必要也有创意,有助于增强亚太国际关系这一重点学科的建设。韩峰副所长建议,今后在研究周边关系时,须重视恐华与反华、战略与战术、不了解与故意以及国家活动与国家政策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