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国内学者
姓 名:赵江林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68.8
进院时间:1996.7
民 族: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 历:博士
职 称:研究员
职 务:经济室主任
研究方向:亚太经济
掌握外语:英语
电 话:64064625
传 真:64063041
电子邮件:fbeijing@263.net
教育背景:1996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工作经历:自1996年7月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工作至今
学术著作:
1、《中日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研究》(合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7月。
2、《东亚技术供给、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个人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3、《世界市场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
4、《奇丽的岛国——菲律宾》(第一作者),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5年。
5、《亚太区域合作的发展》(第二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5月。
6、《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2月。
7、《聚焦上海: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就与前景》(第二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8月。
8、《新世纪香港与亚太》(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8月。
9、《走发展、合作、开放之路��APEC、东亚经济与中国市场开放》(第二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7月。
10、《APEC and Liberalisat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合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出版社2000年。
11、《走出危机的阴影——亚太经合组织面临的新挑战》(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5月。
12、《开放、竞争与发展��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政策选择》(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7月。
13、《亚太经合组织与中国》(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11月。
学术论文:
1、“外部约束与东亚经济结构转型”,《当代亚太》,2010年第4期。
2、“东亚次区域合作的现状与前景”,《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4月。
3、“中日两国FTA战略的比较分析”(第二作者),《日本学刊》,2008年第6期。
4、“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FDI Promotion:The Case Study of China”(合著),ERIA Related Joint Research Project Series No.17,2008年3月。
5、“东亚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结构与问题”,《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6月。
6、“新时期中印经贸关系发展的战略思考”(合著),《当代亚太》,2006年第8期。
7、“中国内外资企业出口结构比较”,《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0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5月。
8、“金融危机后亚太地区贸易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动趋势”,《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0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5月。
9、“外资与人力资源开发:对中国经验的总结”,《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10、“跨国公司在亚太地区投资的决策因素及其投资动向”,《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0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5月。
11、“新经济对亚太地区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
12、“亚太地区企业并购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0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
13、“亟待政策支持��APEC与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2000年第6期。
14、“亚太经合组织的部门提前自由化及中国对策”,《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5期。
15、“亚太经合组织与中国部门开放的战略”,《世界经济研究》,1998年第6期。
时评、综述、书评:
1、“世界经济的亚洲发动机可持续吗?”,《半月谈内部版》,2010年第8期。
2、“调整:2010年亚洲格局的主题词”,《紫光阁》,2010年第3期。
3、“东亚金融合作的跨越”,《人民日报》,2010年01月05日。
4、“自由贸易协定后的中新经济技术合作的评析”,《中国科技成果》,2009年第7期。
5、“点评亚太经济”,《人民日报》,2009年2月9日第六版。
6、“金融危机之中的亚洲经济”,《新广角》,2009年第1期。
主持课题情况:
1、2008年院重大课题“东亚经济结构转型与中国的战略选择”(2010年8月结项)。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68.8
进院时间:1996.7
民 族: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 历:博士
职 称:研究员
职 务:经济室主任
研究方向:亚太经济
掌握外语:英语
电 话:64064625
传 真:64063041
电子邮件:fbeijing@263.net
教育背景:1996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工作经历:自1996年7月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工作至今
学术著作:
1、《中日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研究》(合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7月。
2、《东亚技术供给、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个人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3、《世界市场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
4、《奇丽的岛国——菲律宾》(第一作者),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5年。
5、《亚太区域合作的发展》(第二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5月。
6、《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2月。
7、《聚焦上海: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就与前景》(第二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8月。
8、《新世纪香港与亚太》(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8月。
9、《走发展、合作、开放之路��APEC、东亚经济与中国市场开放》(第二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7月。
10、《APEC and Liberalisat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合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出版社2000年。
11、《走出危机的阴影——亚太经合组织面临的新挑战》(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5月。
12、《开放、竞争与发展��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政策选择》(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7月。
13、《亚太经合组织与中国》(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11月。
学术论文:
1、“外部约束与东亚经济结构转型”,《当代亚太》,2010年第4期。
2、“东亚次区域合作的现状与前景”,《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4月。
3、“中日两国FTA战略的比较分析”(第二作者),《日本学刊》,2008年第6期。
4、“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FDI Promotion:The Case Study of China”(合著),ERIA Related Joint Research Project Series No.17,2008年3月。
5、“东亚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结构与问题”,《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6月。
6、“新时期中印经贸关系发展的战略思考”(合著),《当代亚太》,2006年第8期。
7、“中国内外资企业出口结构比较”,《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0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5月。
8、“金融危机后亚太地区贸易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动趋势”,《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0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5月。
9、“外资与人力资源开发:对中国经验的总结”,《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10、“跨国公司在亚太地区投资的决策因素及其投资动向”,《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0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5月。
11、“新经济对亚太地区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
12、“亚太地区企业并购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0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
13、“亟待政策支持��APEC与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2000年第6期。
14、“亚太经合组织的部门提前自由化及中国对策”,《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5期。
15、“亚太经合组织与中国部门开放的战略”,《世界经济研究》,1998年第6期。
时评、综述、书评:
1、“世界经济的亚洲发动机可持续吗?”,《半月谈内部版》,2010年第8期。
2、“调整:2010年亚洲格局的主题词”,《紫光阁》,2010年第3期。
3、“东亚金融合作的跨越”,《人民日报》,2010年01月05日。
4、“自由贸易协定后的中新经济技术合作的评析”,《中国科技成果》,2009年第7期。
5、“点评亚太经济”,《人民日报》,2009年2月9日第六版。
6、“金融危机之中的亚洲经济”,《新广角》,2009年第1期。
主持课题情况:
1、2008年院重大课题“东亚经济结构转型与中国的战略选择”(2010年8月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