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国内学者
姓名:张明亮
性别:男
民族:汉
工作单位: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研究兴趣与研究领域:
(1)南海历史
(2)东南亚历史
(3)东南亚环境政治
目前正在从事的研究项目或课题:
随电影阅读东南亚;东南亚环境政治
曾教授过的课程:
《国际政治概论》(本科)
《国际公共关系》(本科)
《当代世界发展研究》(硕士研究生课程)
《国际关系讲座》(硕士研究生课程)
目前正在教授的课程:
《电影中的东南亚》(本科)
《社会学概论》(本科)
《亚太政治与经济》(硕士研究生课程)
已发表的学术成果
I) 专著
《超越航线:美国在南海的追求》,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超越僵局:中国在南海的选择》,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均为个人专著,分别为496页和498页)。
II) 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郑和在越南:应该却未被纪念(忆)的缘由”,(新加坡)《南洋学报》第65卷,2011年8月。
“核动东南亚之缘起与挑战”,《亚非纵横》2011年第2期。
“南海海难合作救助:经验与启示”,《新东方》2011年第1期。
“从国内和国际政治的视角分析东南亚的环境的困境与机遇”,《东南亚研究》2011年第2期。
China’s High Speed Rail System: Impact on Food Security, RSIS Commentary, No. 146/2011, dated 13 October 2011. (与ZHANG Hongzhou合作)
South China Sea: Reconciling Chinese-US Interests, RSIS Commentary, No.0802010, July 22, 2010.
“越南与韩国的伙伴关系:缘起与发展”,《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3期
“韩国的东盟战略”,《东北亚论坛》2010年第2期。
广东“东盟战略”及其与新马的经贸合作,《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2期。
“越南‘经济危机’的非经济解读”,《东南亚研究》2008年第5期。
早期的南中国海研究,《东南亚研究》2007年第3期(6.20)
“冷战前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第2期。
“二战期间日本侵占中国西、南沙群岛及其后果”,《历史教学》2006年第2期
“越南能源与越中能源合作”,《东南亚纵横》2006年第1期
“日本侵占中国西、南沙群岛及后果”,《历史教学》2006.3.1
“中国—东盟能源合作:以油气为例”,《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6.4.20
“香港的印度人及其对两地经贸的影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4.1
“《旧金山对日和约》再研究——关于其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处理及后果”,《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1.20
“9.11以来南中国海形势综述”,《东南亚研究》2006.6.20
“美国与甘泉岛事件”,《东南亚研究》2005.4.20
“从《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看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东南亚研究》 2004.12.20
中法《重庆协议》与西、南沙群岛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2期。
刊登在论文集中的篇章
“海峡两岸南海合作的可能性与挑战”,《第二届东方外交史研讨会论文集:东方外交与台湾》(魏楚雄,陈奉林主编),澳门大学出版社2011。
“作为拼图游戏的历史(学):以关于古代中越关系史的多边解读为例”,《<剑桥东南亚史>评述与中国东南亚史研究》(李晨阳,祝湘辉主编)(ISBN:978-7-5100-2891-5),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
《三藩市对日和约》再研究:对南沙和西沙两群岛的处理及其影响, 《第一届东方外交史研讨会论文集:东方外交史之发展》(魏楚雄,陈奉林主编),澳门大学出版社2009
“美国与地区秩序的构建:以南中国海问题为个案”,《美国与东亚合作》(吴金平等主编,ISBN:7-5012-2809-4),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
“奠边府战役与美国的中国南海政策”,《东南亚文化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编,ISBN:7-80180-445-7G`126),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
“西,南沙争端与中越关系”,《面向新世纪的中国东南亚学研究:回顾与展望》(梁志明主编,ISBN:962-620-046-4),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发表的其它文章:
“越南与东南亚邻国的陆海边界问题”,《世界知识》2011年14期。
Navigating a sea of conflicting claims, The Straits Times, July 28, 2010.
“南中国海合作困局中的机遇”,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0年9月7日
南中国海:“合作之海”如何合作,《世界知识》2006年18期。
已完成的研究项目
——2006-2010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周边国家的南海政策如何影响对华关系”(编号:05CSS004)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缘政治与南海争端”(编号:08CGJ004),时间2008.6——2010.6(郭渊主持)
学术书评
“‘新加坡之谜’的新解读——《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形态研究》述评”,《东南亚研究》2005.12.20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所提交的论文
2011年10月参加在重庆大学举办、由外交学院、澳门大学与重庆大学合办的学术会议“东方外交史中的日本”,提交论文:“寿司冲向榴莲之后:电影中的日治东南亚时代”。(待发表)
2011年1月6-7日,参加云南大学主办的“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年会暨东南亚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下湄倡议的缘起与启示”。(待发表)
2010年12月,受邀参加新加坡南洋学会主办的“南洋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会”。
2010年10月25-26日,参加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主办的“孙中山与南洋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孙中山在槟城:电影的解读及其意义”(英文)。(已发表)
2010年10月16-17日,于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主办的“越南历史与中越关系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越南应该、却未记忆(念)郑和之缘由”。(已发表)
2009年12月,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主办的“中国与东南亚:海洋论坛”,提交“南海海难救助模式:成就与机遇”。(已发表)
2009年11月,于北京大学主办的“东亚历史与发展研讨会”,提交论文“审视东亚发展的另类视角:从三部主题相近的电影为分析文本”。(待发表)
2009年7月,于云南大学举办的“《剑桥东南亚史》翻译与东南亚史研究”会议,提交论文“作为拼图游戏的历史(学)——以中越关系史的多边解读为例”(已发表)
2009年2月,于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主办的“金融危机与东南亚发展研讨会”,提交论文为“香港电影中的越南(人)形象”。(待发表)
2008年12月,于澳门大学与外交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东方外交史会议(主题为台湾研究)”,提交论文“梦想与现实:两岸南海合作的历史考察”。(已发表)
2008年10月,提交给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的论文是:“广东与东盟的合作”(英文)。(已发表)
2008年3月,于海南三亚、南海研究院主办的“南海安全研讨会”,提交论文为“东盟在处理海洋问题上的局限性” (待发表)
2007年11月,于北京大学主办的“东南亚发展学术会议”上,提交论文为“中国的南海研究:进展与挑战”。(待发表)
2006年11月,于外交学院主办的“首届东方外交史学术会议”,提交论文“旧金山对日《和约》与和会如何处理南海两群岛”。(已发表)
2005年11月,于云南红河、由红河学院主办的“首届红河流域发展论坛”上,提交论文为“越南与中国在红河流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待发表)
2005年4月,于暨南大学主办的“《中国外交》发行仪式暨国际问题研讨会”上,提交论文“南海局势发展态势:希望与挑战”。(待发表)
2004年12月,于暨南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举办的“美国与东亚研讨会”,提交论文“美国与南海争议”。
2004年9月,于广西凭祥举办的“中越边贸研讨会”,提交论文。
2003年8月,于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主办的“新世纪中越关系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国与越南战争:1950-1975》述评” (已发表)
2002年11月,于厦门大学,“中美关系史学术会议”,提交论文:“美国与1974年西沙冲突”。(待发表)
2001年11月,于北京大学,“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提交论文:“中越关系中的南海争议”(已发表)
应邀在校外发表学术演讲
2011年7月31日,广州“国际关系沙龙第一期”,主讲:“我看南海争议”。
2011年1月,于昆明,演讲题目为:“2010年美国在南海与湄公河的积极拓展:缘起与启示”;
2010年10月,于北京,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题目为:“‘核心利益’Vs‘国家利益’:中美南海博弈的缘由与启示”;
2010年5月,于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演讲题目为:“新加坡的东南亚研究:特色与启示”;
2010年1月,于马来西亚吉隆坡,演讲题目为:“马来西亚与中国的民间交流:成就与挑战”;
2009年7月,于昆明,演讲题目为:“构建南海僵局中的利益共同体”;
2009年2月,于广西民族大学,演讲题目为:“香港电影中的越南(人)形象”。
学术服务
《东南亚研究》编委
《热带地理》审稿
The Reviewer for The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理事
美国克莱伍德基金会亚洲政治与历史学会会员
性别:男
民族:汉
工作单位: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研究兴趣与研究领域:
(1)南海历史
(2)东南亚历史
(3)东南亚环境政治
目前正在从事的研究项目或课题:
随电影阅读东南亚;东南亚环境政治
曾教授过的课程:
《国际政治概论》(本科)
《国际公共关系》(本科)
《当代世界发展研究》(硕士研究生课程)
《国际关系讲座》(硕士研究生课程)
目前正在教授的课程:
《电影中的东南亚》(本科)
《社会学概论》(本科)
《亚太政治与经济》(硕士研究生课程)
已发表的学术成果
I) 专著
《超越航线:美国在南海的追求》,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超越僵局:中国在南海的选择》,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均为个人专著,分别为496页和498页)。
II) 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郑和在越南:应该却未被纪念(忆)的缘由”,(新加坡)《南洋学报》第65卷,2011年8月。
“核动东南亚之缘起与挑战”,《亚非纵横》2011年第2期。
“南海海难合作救助:经验与启示”,《新东方》2011年第1期。
“从国内和国际政治的视角分析东南亚的环境的困境与机遇”,《东南亚研究》2011年第2期。
China’s High Speed Rail System: Impact on Food Security, RSIS Commentary, No. 146/2011, dated 13 October 2011. (与ZHANG Hongzhou合作)
South China Sea: Reconciling Chinese-US Interests, RSIS Commentary, No.0802010, July 22, 2010.
“越南与韩国的伙伴关系:缘起与发展”,《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3期
“韩国的东盟战略”,《东北亚论坛》2010年第2期。
广东“东盟战略”及其与新马的经贸合作,《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2期。
“越南‘经济危机’的非经济解读”,《东南亚研究》2008年第5期。
早期的南中国海研究,《东南亚研究》2007年第3期(6.20)
“冷战前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第2期。
“二战期间日本侵占中国西、南沙群岛及其后果”,《历史教学》2006年第2期
“越南能源与越中能源合作”,《东南亚纵横》2006年第1期
“日本侵占中国西、南沙群岛及后果”,《历史教学》2006.3.1
“中国—东盟能源合作:以油气为例”,《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6.4.20
“香港的印度人及其对两地经贸的影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4.1
“《旧金山对日和约》再研究——关于其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处理及后果”,《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1.20
“9.11以来南中国海形势综述”,《东南亚研究》2006.6.20
“美国与甘泉岛事件”,《东南亚研究》2005.4.20
“从《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看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东南亚研究》 2004.12.20
中法《重庆协议》与西、南沙群岛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2期。
刊登在论文集中的篇章
“海峡两岸南海合作的可能性与挑战”,《第二届东方外交史研讨会论文集:东方外交与台湾》(魏楚雄,陈奉林主编),澳门大学出版社2011。
“作为拼图游戏的历史(学):以关于古代中越关系史的多边解读为例”,《<剑桥东南亚史>评述与中国东南亚史研究》(李晨阳,祝湘辉主编)(ISBN:978-7-5100-2891-5),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
《三藩市对日和约》再研究:对南沙和西沙两群岛的处理及其影响, 《第一届东方外交史研讨会论文集:东方外交史之发展》(魏楚雄,陈奉林主编),澳门大学出版社2009
“美国与地区秩序的构建:以南中国海问题为个案”,《美国与东亚合作》(吴金平等主编,ISBN:7-5012-2809-4),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
“奠边府战役与美国的中国南海政策”,《东南亚文化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编,ISBN:7-80180-445-7G`126),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
“西,南沙争端与中越关系”,《面向新世纪的中国东南亚学研究:回顾与展望》(梁志明主编,ISBN:962-620-046-4),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发表的其它文章:
“越南与东南亚邻国的陆海边界问题”,《世界知识》2011年14期。
Navigating a sea of conflicting claims, The Straits Times, July 28, 2010.
“南中国海合作困局中的机遇”,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0年9月7日
南中国海:“合作之海”如何合作,《世界知识》2006年18期。
已完成的研究项目
——2006-2010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周边国家的南海政策如何影响对华关系”(编号:05CSS004)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缘政治与南海争端”(编号:08CGJ004),时间2008.6——2010.6(郭渊主持)
学术书评
“‘新加坡之谜’的新解读——《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形态研究》述评”,《东南亚研究》2005.12.20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所提交的论文
2011年10月参加在重庆大学举办、由外交学院、澳门大学与重庆大学合办的学术会议“东方外交史中的日本”,提交论文:“寿司冲向榴莲之后:电影中的日治东南亚时代”。(待发表)
2011年1月6-7日,参加云南大学主办的“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年会暨东南亚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下湄倡议的缘起与启示”。(待发表)
2010年12月,受邀参加新加坡南洋学会主办的“南洋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会”。
2010年10月25-26日,参加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主办的“孙中山与南洋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孙中山在槟城:电影的解读及其意义”(英文)。(已发表)
2010年10月16-17日,于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主办的“越南历史与中越关系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越南应该、却未记忆(念)郑和之缘由”。(已发表)
2009年12月,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主办的“中国与东南亚:海洋论坛”,提交“南海海难救助模式:成就与机遇”。(已发表)
2009年11月,于北京大学主办的“东亚历史与发展研讨会”,提交论文“审视东亚发展的另类视角:从三部主题相近的电影为分析文本”。(待发表)
2009年7月,于云南大学举办的“《剑桥东南亚史》翻译与东南亚史研究”会议,提交论文“作为拼图游戏的历史(学)——以中越关系史的多边解读为例”(已发表)
2009年2月,于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主办的“金融危机与东南亚发展研讨会”,提交论文为“香港电影中的越南(人)形象”。(待发表)
2008年12月,于澳门大学与外交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东方外交史会议(主题为台湾研究)”,提交论文“梦想与现实:两岸南海合作的历史考察”。(已发表)
2008年10月,提交给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的论文是:“广东与东盟的合作”(英文)。(已发表)
2008年3月,于海南三亚、南海研究院主办的“南海安全研讨会”,提交论文为“东盟在处理海洋问题上的局限性” (待发表)
2007年11月,于北京大学主办的“东南亚发展学术会议”上,提交论文为“中国的南海研究:进展与挑战”。(待发表)
2006年11月,于外交学院主办的“首届东方外交史学术会议”,提交论文“旧金山对日《和约》与和会如何处理南海两群岛”。(已发表)
2005年11月,于云南红河、由红河学院主办的“首届红河流域发展论坛”上,提交论文为“越南与中国在红河流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待发表)
2005年4月,于暨南大学主办的“《中国外交》发行仪式暨国际问题研讨会”上,提交论文“南海局势发展态势:希望与挑战”。(待发表)
2004年12月,于暨南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举办的“美国与东亚研讨会”,提交论文“美国与南海争议”。
2004年9月,于广西凭祥举办的“中越边贸研讨会”,提交论文。
2003年8月,于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主办的“新世纪中越关系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国与越南战争:1950-1975》述评” (已发表)
2002年11月,于厦门大学,“中美关系史学术会议”,提交论文:“美国与1974年西沙冲突”。(待发表)
2001年11月,于北京大学,“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提交论文:“中越关系中的南海争议”(已发表)
应邀在校外发表学术演讲
2011年7月31日,广州“国际关系沙龙第一期”,主讲:“我看南海争议”。
2011年1月,于昆明,演讲题目为:“2010年美国在南海与湄公河的积极拓展:缘起与启示”;
2010年10月,于北京,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题目为:“‘核心利益’Vs‘国家利益’:中美南海博弈的缘由与启示”;
2010年5月,于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演讲题目为:“新加坡的东南亚研究:特色与启示”;
2010年1月,于马来西亚吉隆坡,演讲题目为:“马来西亚与中国的民间交流:成就与挑战”;
2009年7月,于昆明,演讲题目为:“构建南海僵局中的利益共同体”;
2009年2月,于广西民族大学,演讲题目为:“香港电影中的越南(人)形象”。
学术服务
《东南亚研究》编委
《热带地理》审稿
The Reviewer for The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理事
美国克莱伍德基金会亚洲政治与历史学会会员